
更新时间:2024-11-06 08:04:16 点击量:
深圳一直致力于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打造国际文化名城。8月7日,湾区青少年代表林慕晴带来的钢琴独奏《New Kid》为“艺述”湾区演出季启动仪式拉开序幕。
本届演出季为期6个月,以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驻深圳联络处、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康乐及文化事务署、香港艺术发展局、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文化局、中共深圳市委宣传部为支持单位,华侨城文化公司、中演院线为指导单位,由深圳滨海艺术中心主办。参演剧目题材广泛、品种多样,总计演出剧目7台共10场次,活动5场。参演剧目题材涵盖话剧、肢体剧场、音乐会、高清影像放映等多种艺术形式。艺术中心邀请香港话剧团、香港绿叶剧团、香港“非常林奕华”剧团、亚洲青年管弦乐团、澳门大提琴乐团、金马奖影帝谢君豪、香港青年音乐家杨恩华等港澳艺术家及团体到深参演。此外,邀请深港澳著名艺术家、导演、编剧、演员等举办戏剧对谈、粤语经典剧本朗读、深港音乐剧创作与表演工作坊、演后谈及见面会等活动。为深圳观众带来全新的视听体验。
在启动仪式上,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驻深圳联络处主任黎瑞琼表示,深圳一向以科技创新闻名,2024“艺述”湾区演出季则展示了深圳在文化艺术方面的新力量。香港特区政府一直支持文化艺术的发展,通过在内地的经济贸易办事处为香港演艺团体提供资助,推广香港的独特文化。该演出季正好为香港艺术家开拓全新的合作领域,以文化艺术为桥梁,带动更多香港以及湾区其它城市的朋友欣赏文艺演出,推动文化市场繁荣,充分体现湾区建设带来的机遇,进一步促进民心相通、文化相融。同时,她还提到,深圳与香港的一小时生活圈已经形成,湾区市民的文化生活将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香港康乐及文化事务署助理署长区玉芳表示,深圳是湾区的重要伙伴之一。康乐及文化事务署自2019年开始与湾区不同城市的艺术机构和表演场地合作,积极推动香港艺术家参与湾区演出及进行交流活动。署方积极支持香港优秀艺团参加演出季,包括香港天籁敦煌乐团,还有本周末由绿叶剧团演出的无言肢体剧场《爸爸》。希望可以通过这个平台,让更多湾区的市民感受到粤港澳文化的独特魅力。
香港艺术发展局大会委员及戏剧组主席区永东博士表示,2023年,艺发局作为湾区演出季的支持单位,为湾区市民带来多个香港节目,希望今年再接再励,将更多优秀的演出送给大家。同时,艺发局积极应国家十四五规划下确定香港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的策略定位,推出了不同类型的交流计划,包括内地湾区作品巡回计划及上海演艺市场研习团等等,为内地及多国的艺文机构和演艺同行搭建桥梁,促进合作。
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文化局局长梁惠敏表示,今年适逢澳门特别行政区成立25周年,澳门将更加积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发展。澳门文化局也将一如既往,与湾区各文化机构、艺术组织等深化合作,共护中华文化根脉,致力文化创意创新。
2024年,“艺述”湾区演出季已成功举办第二届。在充满活力与创新的湾区,新一批深热爱艺术、执着追求的伙伴群体,加入到粤港澳大湾区优秀文化主体联动的概念朋友圈——艺术伙伴群2.0版本。其中,香港话剧团助理艺术总监方俊杰表示,湾区人才济济,是艺术文化交流的重要基地。湾区的繁荣美好,也给香港带来了更多发展文化事业的机遇。今年12月中,粤语版《天下第一楼》将开启全国巡演,深圳作为《天下第一楼》的巡演首站,也作为本届演出季的闭幕大戏,定必全力以赴,为湾区观众献上港话独一无二的舞台精品。
香港演戏家族艺术监制姚润敏表示,加入“艺述”湾区演出季,不单为演戏家族提供了一个呈现作品的平台,更重要的是让团体结识更多湾区优秀的艺术伙伴。在滨海艺术中心的支持下,演戏家族将举办深港音乐剧创作及表演工作坊,以教育和观众拓展为定位,策划在主舞台以外,更多普及艺术的活动,延续及增强湾区观众对艺术的喜爱,善用深港两地的地理优势,体现深港和湾区融合的重要性。
深圳滨海艺术中心作为湾区“艺术耕耘者”,希望通过举办高品质的演出节庆,搭建艺术交流平台。华侨城文化公司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陈洪江表示,深圳滨海艺术中心始终坚持以“一流的艺术作品、一流的艺术体验、一流的艺术教育”,和 “国际性、艺术性、创新性”的品牌定位,致力打造“国际标准、国内一流”的剧院标杆,将力争成为深圳文化行业的响亮名片。在今年“艺述”湾区演出季中,精心策划了四个主题板块,其中不乏首度亮相深圳的经典项目,还与香港演戏家族首次联手举办的“深港音乐剧创演工作坊”,以及其他具有行业影响力的系列文化活动,涵盖了艺术联展、文艺演出、文化论坛等多个领域。未来,深圳滨海艺术中心将进一步与湾区同业携手,共同深化两地文化创意产业的交流及合作,为舞台艺术的发展作出贡献。
2024“艺述”湾区演出季也将继续加强粤港澳大湾区校企合作。滨海艺术中心将更加注重校企发展方向,加强湾区专家、学者、青年学子与文化艺术主体间的联结,共建湾区人才群。通过资源共享促进优势互补,共同营造有利于粤港澳文化场馆以及青年学习就业、创业创新环境,让粤港澳青年积极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把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机遇,实现全方位多领域对接。在启动仪式的第二环节——湾区文化艺术合作伙伴授牌仪式上,深圳滨海艺术中心董事长朱倩为香港管弦乐团、香港绿叶剧团、香港敲击襄打击乐团、亚洲青年管弦乐团,共4家粤港澳大湾区艺术院团授牌,同时,为佛山市演艺中心、中山市文化艺术中心、珠海华发中演大剧院、光明文化艺术中心、 金湾艺术中心,共5家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场馆授牌。
最后,全体嘉宾上台齐手启动“2024‘艺述’湾区演出季”并祝贺艺术朋友圈2.0版本拓展成功。今后,深圳滨海艺术中心将继续致力于引进更多高品质的演出,为市民提供丰富的文化生活选择;继续发挥其优势,为深圳的文化事业发展贡献力量;继续紧密联动粤港澳更多一流艺术家及艺术团体,举办各类艺术活动,推动湾区城市间的文化交流。随着2024“艺述”湾区演出季的顺利启动,湾区的文化氛围将变得更加浓厚,共同推动粤港澳文化的创新与发展。
团队开发了一种利用人工智能指导葡萄育种的新方法,有望缩短育种周期,加速葡萄品种创新,并为其他多年生作物育种提供方法参考。
数据显示,全球物联网连接数持续快速增长,在物联网基础建设、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等方面,中国都“名列前茅”,今年我国物联网连接数有望突破30亿。
第二次青藏科考队打破世界纪录,在西藏自治区那曲市双湖县境内的普若岗日冰原钻取了全球中低纬度冰川最长的冰芯,长达324米。
科学家走进校园做主题报告的宣讲形式,让现场师生不仅能感悟科学家精神、研习科学家攻坚克难路径,还可获得学术大家面对面的指导。
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4日在京举行,科学技术普及法修订草案首次提请大会审议。
11月4日,总重量约34.6公斤的空间站第七批空间科学实验样品,随神舟十八号飞船顺利返回。斑马鱼培养基、氨基酸、寡肽、产甲烷古菌、极端环境微生物等24种生命实验样品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
最新数据显示,截至目前该市已建成超充站670座,并计划今年底前累计建设1000座,这让深圳实现“超充之城”的梦想更近了一步。
“微专业”是指高校围绕某个学术领域或核心素养开设的一组核心课程,具有“小而精、跨学科、灵活”等特点,不授予学位,但学生修完后可以获得证书。
我国首个器官芯片领域的国家标准《皮肤芯片通用技术要求》(GB/T 44831-2024)正式发布。
“三峡水库蓄水后,显著改善了三峡库区和长江中游宜昌至武汉段的航道条件,库区干流航道等级由Ⅲ级提高为Ⅰ级。湖北省兴山县古夫镇深渡河村属三峡库区淹没区,2014年前,因为坐落大山深处、交通不便,这里村民追求发展、富裕的步履走得很艰难。
10月31日,“科学家精神百场讲坛——国家卓越工程师进校园”在北京科技大学举行。
近日,记者跟随2024年“防震减灾高质量发展进行时”主题采访活动,了解江苏如何啃下海洋地震监测这块难啃的“硬骨头”。
为什么而科研?这是每一个科技工作者和科研机构都需要回答的问题。是兴趣,是理想,亦是责任!
“天关”卫星(爱因斯坦探针卫星)在轨交付仪式暨成果发布会31日在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举行。
大科学装置不仅能帮助人类突破认知极限,在基础科学领域做出重大突破,也能服务社会发展,解决国家重大需求。
这项赛事由拼多多、光明食品集团、中国农业大学、浙江大学共同主办,旨在为植物工厂降本增效和产业化发展集智聚力。
这一私域大模型以在轨卫星管理专业知识库为基础,搭建航天器操控平台,通过语音、文本互动,即可完成航天器在轨管理、航天器管理人员培训,助力卫星高效智能管理。
比赛中,残疾人选手将操纵义肢手抓取多种物体,但由于残疾人控制义肢的信号源非常有限,确保手指、手腕的可靠运动成为需要攻克的问题。